微笑的记忆
儿时记忆最好,听到什么记住什么。或许是记忆库实在太空旷、太贫瘠,亟需营养吧,对什么都感兴趣,都想存起来。
那时,难得看一次电影。每次听说村里来电影了,如同过年,欣喜若狂,放映前把眼睛擦了又擦,生怕错过任何一幕。第二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,在头脑里过电影,一幕不落。
喜欢听哥哥、婶子、舅舅讲故事。什么“黄狗狸猫”啦、“王恩石义”啦、“三打白骨精”啦、“童年”啦等等,到现在还记忆犹新。
人到中年,记忆渐次下降,常常出现提笔忘字,一个字看久了,越看越陌生。


一次朋友约喝酒,进去后发现还多两个个人,其中一个熟人,只是有几年没见,但叫不出名字。当时敷衍过后,悄悄问朋友,才知道,哦-,原来叫老雷,哈哈!
儿时《红楼》读不进去,喜欢起来时已是人到中年。书里人物多,前面出现的人和事,等后面再遇到时,要重新翻回来再温习,一部书读完三个月,嘿嘿!等看完后四十回,前八十基本等于没看。于是再看三遍。几天前,突然想起《红楼》里的四春,熟练地说出元春、惜春、探春,剩下一春丢得无影无踪,回家翻书找到了,哈哈哈,怎么舍得给迎春丢了呢?
失忆不是忘记,失忆是更想记忆,微笑的失忆是更美的回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