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宝钗的画
看到无羊君在问宝钗会不会画画,画得如何,若会画,又是谁教她的?这一串问题有趣,宝钗是个博学的聪慧女子,但曹公与宝钗都善于“藏”,关于宝钗画画的问题,书里未见直接的文字描写,我们只好根据蛛丝马迹猜上一猜了。
要做好一件事,大概需要三个前提:理论,实践,天份。宝钗会不会画画,画得如何,不妨从这三方面去看看。
关于绘画的理论,书中有一大段宝钗论画的文字。贾母让惜春画大观园,惜春犯了难,宝钗帮她出主意:
“如今画这园子,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。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,山石树木,楼阁房屋,远近疏密,也不多,也不少,恰恰的是这样。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,是必不能讨好的。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,该多该少,分主分宾,该添的要添,该减的要减,该藏的要藏,该露的要露。这一起了稿子,再端详斟酌,方成一幅图样。第二件,这些楼台房舍,是必要用界划的。一点不留神,栏杆也歪了,柱子也塌了,门窗也倒竖过来,阶矶也离了缝,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,花盆放在帘子上来,岂不倒成了一张笑’话’儿了。第三,要插人物,也要有疏密,有高低。衣折裙带,手指足步,最是要紧;一笔不细,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,染脸撕发倒是小事。”
“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,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,托墨,禁得皴搜。拿了画这个,又不托色,又难滃,画也不好,纸也可惜。我教你一个法子。原先盖这园子,就有一张细致图样,虽是匠人描的,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。你和太太要了出来,也比着那纸大小,和凤丫头要一块重绢,叫相公矾了,叫他照着这图样删补着立了稿子,添了人物就是了。就是配这些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,也得他们配去。你们也得另爖上风炉子,预备化胶、出胶、洗笔。还得一张粉油大案,铺上毡子。你们那些碟子也不全,笔也不全,都得从新再置一分儿才好。”
从这两段文字看,宝钗对于绘画的穿插布局,绘画种类特点以及绘画用具的选择都是熟知的。就仅有的文字看,宝钗比大观园中任何一钗都具有更强的绘画理论。
接下来看看实践。宝钗平日画画吗?我的答案是肯定的。还是来看她论画的这一段,当惜春说她的画器不全时,宝钗说:“你不该早说。这些东西我却还有,只是你也用不着,给你也白放着。如今我且替你收着,等你用着这个时候我送你些,也只可留着画扇子,若画这大幅的也就可惜了的。”可见宝钗平日还是画画的,而且画具颜料还很齐全。又从“留着画扇子,若画这大幅的就可惜了”这句可以看出,宝钗的颜料画具应该是质量精良,但数量不多的。可见平日宝钗画画,也多是画小幅,很少画大幅长卷。
接下来,宝钗又给惜春开了一个用具单子:”头号排笔四支,二号排笔四支,三号排笔四支,大染四支,中染四支,小染四支,大南蟹爪十支,小蟹爪十支,须眉十支,大著色二十支,小著色二十支,开面十支,柳条二十支,箭头朱四两,南赭四两,石黄四两,石青四两,石绿四两,管黄四两,广花八两,蛤粉四匣,胭脂十片,大赤飞金二百帖,青金二百帖,广匀胶四两,净矾四两。矾绢的胶矾在外,别管他们,你只把绢交出去叫他们矾去。这些颜色,咱们淘澄飞跌着,又顽了,又使了,包你一辈子都够使了。再要顶细绢箩四个,粗绢箩四个,担笔四支,大小乳钵四个,大粗碗二十个,五寸粗碟十个,三寸粗白碟二十个,风炉两个,沙锅大小四个,新瓷罐二口,新水桶四只,一尺长白布口袋四条,浮炭二十斤,柳木炭一斤,三屉木箱一个,实地纱一丈,生姜二两,酱半斤。”
黛玉忙道:”铁锅一口,锅铲一个。”
宝钗道:”这作什么?”
黛玉笑道:”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,我替你要铁锅来,好炒颜色吃的。”
众人都笑起来。宝钗笑道:”你那里知道。那粗色碟子保不住不上火烤,不拿姜汁子和酱预先抹在底子上烤过了,一经了火是要炸的。”
这份单子之细,让人乍舌,若不是自己实践过,知道绘画的每个步骤,是不会有如此详细具体的清单的。尤其是对于用具数量份量的估计,若无经验,是很难确定的。
还有一段理论实践,是宝钗关于色彩搭配的。宝玉叫莺儿替他打络子,宝钗建议打一个络子把玉络上,那么用什么颜色的线呢?宝钗是这么说的:“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,大红又犯了色,黄的又不起眼,黑的又过暗。等我想个法儿:把那金线拿来,配着黑珠儿线,一根一根的拈上,打成络子,这才好看。” 虽然不是画画,但宝钗把色彩搭配灵活地运用到结络子上,也算得是一种理论实践了。若真在绘画时,相信她在色彩运用方面会是不错的。
宝钗画肯定是画过的,但她经常画吗?我看未必。因为诗词绘画这些东西,在她看来,都算不得正经事,女孩家终究是四德更重要。绘画对于宝钗来说,恐怕更多的是兴致来了,画两笔。好比重阳节,菊花开得甚好,她在吟诗之余,挥毫一幅菊花图,粘在屏上自娱自乐。
有理论,有实践,但又不以绘画为重,那么宝钗画的画到底好不好呢?这里不得不再说说天份。没有天份的人,理论再强,实践再多,也未必就能画出好画。而有天份的人,经常能事半功倍。天份能让他们将理论为己所用,而不是被理论牵着鼻子走。天份也能让他们在绘画技巧上掌握得比别人更快更好。即使没有旁人画得多,也能画出好画。
“做诗不论何题,只要善翻古人之意。若要随人脚踪走去,纵使字句精工,已落第二义,究竟算不得好诗”
“如今画这园子,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。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……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,是必不能讨好的。”
艺术总是相通的,看宝钗对诗词绘画好坏的评定与理解,便知她在这些方面很有灵气。她若认真画去,应该能画出好的作品。
她在画菊一诗中是这样描绘画菊过程的:“聚叶泼成千点墨,攒花染出几痕霜。淡浓神会风前影,跳脱秋生腕底香。”泼墨画叶,染霜攒花,浓淡神会,腕底生香。没有线条的拘泥,没有色彩的束缚,完全是潇洒不羁的写意。面对这样一幅傲秋的菊花图,怎么能不让人喝彩?
最后,再说说宝钗是和谁学的画。我觉得宝钗的启蒙老师,应该是她的父亲。薛家虽然是皇商,但也是书香门第。宝钗的祖父就有很多藏书,到了她的父亲,又“酷爱”宝钗,教她读书识字,发现她高出哥哥薛蟠十倍。对于这样一个聪慧女儿,宝钗的父亲一定会倾力教导。绘画,或许就是那时父亲启蒙的。宝钗在父亲去世后,便不以书字为事,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,但她家中又有一应绘画用品,想来这些画具应该是父亲在世时为她添置的。至于有没有请绘画老师,就不得而知了,很可能会。毕竟看到女儿有天赋,请老师上门指点,对于薛家也不是难事。
总之,在我看来,宝钗是会画画的,虽然她不以绘画为重,但她的天份,学识,让她的画不会逊色,甚至比大观园里诸钗都强。
文/帘卷荷香